140-150(16/31)
只是没想到孩子们也在讨论。穆婉逗谢昭,“琼州缺粮食,你们麦子不是正好收割了吗?把那些运去琼州吧。”
谢昭把钱袋子往谢珩那边推了推,“用银子去买。”
穆婉跟他算账,“你这些银子在这里能买下你们所有的麦子,但是到了那边只能买一点点,不划算。”
谢昭脑子倒是转的快,“去外面粮铺买,买了送过去。”反正就是不舍得把自己种的粮食送走。
怕穆婉还要盯着他的麦子,谢昭连忙掰着小指头数,“祖母一袋、母亲一袋、父亲一袋,不够,去外面买。”
穆婉笑道,“原来是要给家里人吃啊,那要是你这麦子送去琼州,能卖五十两银子,你卖不卖?”
“五十两?”谢昭瞪大眼睛,而后小脸露出纠结的神色,半晌后伸出一根小指头,“卖一半?”
谢珩都被逗笑了,“小财迷。”
云苓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家姑娘说太后会高兴了。
如今筹了这么多善款,上京的新粮却还没有上市,那么就只能将这些银子先运到琼州去,在那附近买粮。
而徐首辅、吴太后他们肯定都在那边囤了粮食,到时候这五十多万的善款岂不是重新落入他们的口袋?不仅不会赔,还会大赚一笔。
想了想又觉得不对,若开了粮仓,粮价价格必然会降下来,也没有什么赚头啊?
穆婉不知道云苓所想,问起谢珩,“没人提从这边运粮过去吗?”
谢珩嘲讽一笑,“笑之提了,不过太后说从上京运粮过去损耗太大,不如去附近筹粮,哪怕价格高些,也比从这里运粮过去划算。”
“徐首辅也说若从上京运粮,不仅损耗大,还会将上京的粮价抬高,毕竟上京也缺粮食,建议在琼州附近筹粮,比如闵州,反正粮仓一开粮价就会降下来。”
总之就是将银子运过去好进他们的口袋就对了。
穆婉嗤笑,“最不希望开粮仓的人就是徐首辅了,不过,他这么说,看来是在闵州囤了不少粮。”否则的话一个首辅,怎么都没提从南方调粮过来呢?因为潜意识中,他知道当地的粮食是够的,现在只要银子到位,粮食就能放出来救活百姓。
谢昭突然道,“粮仓开不了。”
谢珩和穆婉都惊讶的看着他,穆婉问道,“你从哪儿听的?”
“陶先生。”谢昭叹了口气,摇着头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这粮仓,怕是开不了,完啦!”将陶先生的神态学了个八九分。
逗的穆婉直笑。
谢珩也笑,“这陶先生倒是名不虚传。”
大概就是因为看的太清楚,所以才无奈选择避世的吧。
吃完饭穆婉和谢珩又去书房商量了一些细节,谢珩走后,云苓忍不住问穆婉,“若这样那艾长青岂不是也要赚的盆满钵满?坑他的几万两对他来说也顶多是让他心疼一下吧。”
穆婉睨她一眼,“你家姑娘是那么小家子气的人吗?坑他几万两就能满足?”
云苓摇头,“当然不是。”
穆婉弯起眼睛,“都说了要玩儿大的,那不仅是他,还有他身后那些推波助澜,暗中支持的,都要照顾到才行。”
她问云苓,“你觉得,艾长青有没有动粮仓里的粮食?”
云苓道,“必然动了,所以您才断定粮仓必然开不了。”她眼睛一亮,“如今朝廷已经下了圣旨要开粮仓,到时候粮仓里的粮食少了,侯爷就可以将他们全都抓进诏狱审问!”
穆婉笑了笑,没说什么。
两天后,赈灾的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