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风采依旧(上)(1/2)
早春三月,杨柳霏霏。清晨训练后,王艾接到了田协的电话。还有几个月就是巴黎奥运会了,各国代表团的报名也要开始了。
王艾心领神会,早餐时给体科所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说了下,然后便在吵闹的餐厅里吃饭。孩子多了就这点不好,一刻也安静不下来,弄的王艾好几次都想立家规“食不语”,结果被老婆嘲笑:就你爱说话!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家里人轮番去集团上班,准备几年内让王斌、艾小青退下来。王艾自然是大力支持了,反正不用他上,他就安安心心当他的“中国马斯克”。
体科所准备今年五一时候公布第一版的“运动员餐饮标准”也是“运动员营养摄取标准”,分项目、分消耗量、还分年龄,有点复杂,需要运动员和教练自己去计算。但再复杂,也比过去的经验公式强多了。
什么喝葡萄糖、吃香蕉之类的,归根结底还是靠感觉。即便是专业的营养师也是模糊处理,比如每餐都吃什么只能强调均衡、多蛋白质,但标准呢?最终还是靠运动员的自我感觉,科学勉强算,但不够精准。
体科所是研究了大量运动员的身体数据、饮食数据,借助以往的数据跟踪进行的综合计算,同时还从医学机构、康复机构调取数据。其中,王艾的研究贡献也不小,嗯,被研究那种。
这第一版还有很多不够精细的地方,但也差不多可以了,毕竟以前没有,先推出来一版占个位,以后再每年细化、每年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细化。反正不能指望一下就推出完美版,不现实,也太慢。
有了这个,就有了更加精细化的运动员餐饮内容了,如此可以为中国运动员提供底层逻辑更加科学的能量、元素摄入机会,提高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这是体科所的本职工作,只是以前没做到这么大规模,主要是没钱。
而一旦运动员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标准餐出现,四基金那边就可以搞预制菜了,还可以尝试制作第一版本的“标准健康速食”了,形式主要是饼干,通过笨蛋公司推出。
为了防止过敏,“速食”的食材来源极广泛,降低了可能过敏源的规模。
军人、野外工作者、业余运动员、应急工作者是主要销售对象,主打一个口味不错,营养均衡、饮食方便、节省时间、能量充沛。完美实现王艾的“饮食就是能量摄入”理念,完全不考虑中餐的各种文化,就是补充身体消耗,给那些没时间、没机会品味中餐博大精深的人使用。
王艾相信,随着现代生活的进一步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未来的人们,做饭、吃传统中餐更像是一种节日活动,日常将以摄取“标准健康饮食”为主。
经过多轮谈判,四基金与体科所取得了双方都满意的利益分配结果,现在就等着标准推出→标餐推出→市场培育→收益获取这一套逐步完成了。
这一版的推出,王艾准备亲自出境,并且邀请体育频道全程负责拍摄、宣传。对体育频道来说,外界对王艾的新闻饥渴度保证了片子的收视率,标准餐市场销售的广告需求保证了体育频道相当长时间的固定收益。标准餐自身的科学性又给体育频道提供了权威性,双方可谓珠联璧合,天生一对。
等片子推出,王艾就准备向“马斯克”转型,从体育出发、逐步向大众科学、生命科学领域延伸,利用他传奇运动员加国家体育科研最高机构负责人的双重身份放大话、吹牛逼!
在中国,只有这两个身份能确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