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5/32)
之后才能更好的划定界限,与沙俄分庭抗礼,而不是要分心应付。
这边的问题暂且稳定下来,康熙才能着手继续发展海事。否则财政国库吃紧,这些事就得留到几十年后才能解决了。
那样太慢了。会耽误大清的发展。
康熙在收复台湾后,想的就是发展海事的同时,定下西北的安定。
西北定下,东北边境的沙俄接壤之地,就会跟着稳定下来。
如此,就还是要御驾亲征。
康熙自幼时起,就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冲劲和拼劲。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被岁月磨砺的更加成熟稳重了,这股冲劲依然没有消解磨平。
祖宗马背上得天下,子孙们当然也要在马背上守住天下。
别人都不行,那就他自己上。
他能行。
皇上要御驾亲征,秣兵历马,没人能拦得住。
瑶令如今是皇贵妃了,就总有些人记挂着,想着皇上疼爱皇贵妃,看看皇贵妃那里能不能说说话,拦上一拦。
现在是谁都不管用了,他们将希望都寄托在皇贵妃而身上了。
时值隆冬,屋里却如暖春一般,六公主身上穿着喜庆的红袄子,飞快的在床榻上爬来爬去的。
她快一岁了,长得也快,明明早就会走了,就一定要这样爬来爬去的,边爬还边笑,也不知道在高兴个什么劲儿。
大概是快要过生辰了,又能收到很多的礼物了,所以这丫头高兴。
康熙进来就脱了身上的披风,瑶令迎上去送了手炉,结果手一摸,康熙的手热乎乎的,瑶令干脆就把手炉自己抱着了。
六公主看见康熙来了,嘴一撇,也不要人牵着抱着,自己蹬蹬蹬的站起来,手脚利索的下了坐榻,一扭身躲开康熙的怀抱,蹬蹬蹬的就跑走了。
不一会儿,隔壁就传来六公主和十一阿哥兄妹俩的笑声。
康熙:“???”闺女这么不待见他吗?
瑶令忍俊不禁:“如今正给她断奶。她不高兴。可过些时日又要过生日了,能收很多很多的礼物。她又很高兴。”
百般宠爱长起来的六公主脾气大,也爱闹别扭。亲爹的面子也不会给的。
康熙就笑了:“倒是难为她了。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的。”
瑶令就望着隔壁笑:“再怎么不高兴,瞧见她哥哥,也就高兴了。”
康熙也跟着笑:“有了亲哥哥,连阿玛额娘也不要了。”
瑶令道:“可真瞧不见万岁爷,这丫头也是想的。她就是嘴上不肯说。”
哪一日不被康熙逗一回,六公主还总想去乾清宫找她阿玛去的。
说完了孩子们的闲话,康熙牵着瑶令的手,熟练地将人揽在怀里。
康熙道:“年后古北口阅兵。你同朕一起去。太子,阿哥们,公主们,也都去。”
阅兵之后,康熙就要带着大军开拔,去往乌珠穆沁,之后再往北去。
瑶令点头,先应了好,之后又问:“臣妾也去,是不是不好?”
康熙道:“这样的场面,孩子们是该去看一看的。嫔妃们不去。你是皇贵妃,朕私心想让你去。再者,朕也希望你陪同朕一起去。你哥哥也要随朕出征。”
康熙是想,小丫头之于他来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皇贵妃。
早年他在外头行走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地方,她都跟着他去过了。
没道理现在成了皇贵妃,反而这样的场景去不成。
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