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8/36)
得胜凯旋!”浑厚的战鼓和震天的呼和中,谢珩一身金甲骑着高头大马越众而过,身后数位身姿笔挺的将士,气势逼人,待走到队伍末尾,高喝,“众将士听令:回军,出发!!!”
所有士兵向后转,齐齐向前进发,浩浩荡荡。
穆婉同百姓们一起站在路边,远远的看着为首的男子,此时的他身上仿佛少了阴戾,多了属于武将的坚韧刚毅。
大长公主眼眶微红,“这才是我镇国公府的三郎。”顶天立地,保家卫国的好男儿,而不是周旋与那帮蛀虫小人之中,搞那些阴私算计。
穆婉大抵能想象出谢珩之前的样子,作为家中的嫡幼子,恣意霸道,但内心也同父兄一样,忠于大郢,心怀百姓。
可朝廷却背叛了他们,他为了报仇,收敛了真性情,逼着自己在肮脏的漩涡里虚与委蛇,做了四年心狠手辣冷眼旁观的佞臣。
穆婉深吸一口气,现在,时机终于到了。
她要和他,和所有心有信念的义士们一起,摘掉大郢的毒瘤,还百姓们一个可以安居乐业,康健到老的太平世道。
谢大夫人扶住大长公主,“母亲放心,我们绝不会再让镇北侯府重蹈覆辙。”
穆婉也扶住大长公主的另外一只胳膊,大长公主看着她们,欣慰点头,“能娶到你们,是我们谢家的福气。”
穆婉和谢大夫人相视一笑,这一刻,一家人的心拧在一起。
大军出征,本该民心安定,然而上京却风声鹤唳。
大理寺突然发难,带着五城护龙卫四处抓捕抄家,谢大夫人带着侯府护卫第一时间跟在身后,要求记录查抄的赃银。
大理寺的人却不愿意,“我大理寺办案,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女流之辈监督了?”
谢大夫人不为所动,“你们大理寺办案可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怕我一个女流之辈旁观。”
她也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直接道,“今日起,大理寺查抄的所有赃银,我们都要逐一记录入档。”
谢大夫人跟着太后的时候就有审核户部国库财产的职责,这一举动也算合情合理。
见对方不屑一顾,吩咐了属下拦人,谢大夫人直接大声道,“齐大人在担心什么?听闻齐大人新纳了个小妾,在藏珍阁定头面,三百两一套眼睛都不眨一下,我记得齐大人是寒门出身,大理寺的俸禄那么高吗?”
男人变了脸色,谢大夫人冷声道,“首辅大人说了,边关抗敌,粮草都要靠查抄的银子。”
“齐大人还是利落些配合,当年岚城之战怎么败的齐大人不知道,我们镇国公府可清楚的很,如今边关可没有那么多将领可以死了,届时,齐大人做了亡国奴,就算金山银山,怕你也无福消受!”
而后吩咐谢府护卫,“后门也围了,所有的赃银,全部登记!”
谢珩在边关抗敌,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找镇北侯府的不痛快。
之后的一个月,谢大夫人和嘉瑜郡主各自带着两家的护卫跟在大理寺的后面登记查抄的银子。
银子一箱箱抬进户部核验后再一箱箱送出,购买粮草军备。
这部分就轮到穆婉了。
正常情况下,粮草本该从各地粮仓调动,然而吴太后这几年的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大郢十几个州,几乎没有粮仓是满的,甚至越繁华的地方,粮食越不够。
徐首辅显然非常清楚这一点,一边借机下令彻查,一边从民间搜集粮草。
许氏作为大郢最大的粮商自然有第一手消息,除此之外,顺风镖局也充分调动起来。
穆婉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