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3/35)
了后手:他要以己之死,激起天下文人的怒火,太后背上千古骂名,徐首辅也受万人唾弃。徐首辅一个没有武力根基的文臣,又受文人鄙夷,别说兵权,首辅之位都坐不稳了!
而外头那些读书人自然也不会被徐首辅利用而无辜牺牲,郑次辅嘴上说着不在乎,但其实也早就想好了怎么救他们。
可笑徐首辅还想靠着郑次辅成就自己,却不想这位正直刚烈的纯臣也早就想好了摆他一道。
谢珩还在继续念,“……吾虽是文臣,但愿以身为剑,守这世间公道正义,为有志之士披荆引路!——郑醇绝笔。”
郑次辅还在系囚衣的带子,仿佛怎么都系不好。
谢珩道,“坐实太后的罪名,揭露徐首辅的计划,郑大人是想以己之死,趁机扳倒两大祸害,为皇上争取权利。”
他认真的看着郑次辅,“您觉得权利在贺兰景手中会更好?”
郑次辅开始改挽囚衣的袖子,淡淡道,“皇上只是被太后和徐首辅联手压制,他性子虽软,但好歹心有善念,若能掌权,再提拔几个正直的官员,大郢百姓应该能好过些。”
怪不得他说自己在等谢珩,他只有死在谢珩这里,才能让所有人相信他是被太后和徐首辅逼迫而死。
郑次辅道,“既然你已知晓老朽的计划,便知老朽无论如何不会认罪,这是大郢能试的最后一条路,老朽总要试试。”
谢珩道,“万一不成呢?”
郑次辅道,“那就交给后来人,总有能成的一天。”
谢珩忽然道,“九皇子还未死。”
郑次辅猛的抬起头,浑浊的眼睛迸发出亮光,“你说什么?”
谢珩道,“快四岁了,天资聪颖,虽然还未启蒙,但因为长在农家,如今喜好种地,初知民生之难。”
郑次辅满脸欣喜,“他在哪儿?”
问完后,又察觉自己问的不妥,连忙道,“不用告诉我在哪儿,他好好的就行。”
谢珩看了穆婉一眼,“他很好,我已经将他交于一位有大智慧的先生抚养。”谢珩的面色不自觉的柔和下来,“如今他活泼开朗,孝顺懂事,亦可明辨是非,日后应该会成为一位仁德之君。”
郑次辅立刻问道,“你待如何?”
谢珩道,“如今我有高产良种在手,曹氏弩设计者也寻到了,他手中还有不少利器……”
穆婉心中一跳,不由看向谢珩,他不会知道什么了吧?他什么时候寻到曹氏弩设计者了?
就听他继续道,“如今只需要寻一偏僻之地,种粮食,修利器,一点一点修补这破破烂烂的世道。”
郑次辅迫不及待道,“你要从哪里开始?”
谢珩道,“方凌。”
郑次辅思索,“方凌乃流放之地,四周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又消息闭塞,确实是个好地方,只是如今管着那里的是徐秉问的门生,如今想来,他应当也一直在做着其他准备。”
“此事我自有计较,”谢珩道,“我本想着若郑大人流放此处,我们的速度也许能更快些。”
他认真的将郑次辅的囚服叠好,起身道,“不过我也尊重郑大人的决定,就像您说的,大郢的脊梁还需要您撑着。”
“我告知大人这些,是想让大人走的安心。”他举了举写着血书的囚衣,“此事,我会为大人办妥。”
说罢出了牢房。
穆婉飞快的掏出两瓶药放在郑次辅身边,才跟了出去。
等她跟着谢珩走过长长的牢房通道,快出去时,突然听郑次辅高声道,“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