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34)
她送去。梅香看了看宋知意,宋知意沉默地点点头,梅香方才退下。
赵珩牵着宋知意回了碧落院,发觉她沉默得反常,疑是自己话说重了,不免又问:“还在生气?”
宋知意摇头,欲言又止。
她印象里的赵珩虽喜怒无常,可始终有颗明辨是非忠奸的心,绝不是那种口蜜腹剑的小人。
她终究还是忍不住试探地问:“殿下,你上回说,卫还明救了我,有恩,不知准备如何提拔啊?”
赵珩微微一顿,不动声色地按着知意肩膀在梳妆台前坐下来,他垂眸取下她发髻间的流苏簪子,不答反问:“好端端的,怎么忽然提起此事?是有谁跟你说了什么吗?”
宋知意望着铜镜里倒映出的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唇瓣嗫嚅着,过了会才开口:“我听说他要去岭南任职……”
“哦?”赵珩语气诧异,流苏坠子被他规整地摆在妆奁里,他似乎想了想,“昨日确实听吏部尚书提了一嘴,我险些忙忘了。卫还明满腹才华,文章出彩,又是从岭南来,对地方民生熟悉,再者,京都为官的有几个不需外放历练的?”
“可……”宋知意回身看着他,微张的唇瓣却被一根修长的食指轻轻抵住。
赵珩俯身下来,叹气:“好栀栀,你是埋怨我吗?还是你以为,这是我有意刁难他?”
宋知意抿抿唇,拿开他的手指,犹豫说:“他苦读数十年,好不容易才从一众自幼家学鼎盛的世族子弟里脱颖而出,却又被调回偏远,是不是有些埋没呢?”
赵珩呵笑一声,脸色渐渐冷了下来:“你是在质问我屈才。”
他语气肯定,搭在宋知意肩膀上的力道微沉,问:“吏部尚书可是给他提了一个五品官,你可知有多少人矜矜业业一辈子也不过五品吗?你的大哥哥外放蜀地时,不过七品而已。卫还明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宋知意想要站起身,可肩膀被赵珩沉甸甸的力道压着,她心口也有些沉闷。
当初宋爹得以提拔时说过,岭南偏远苦寒,多少五品官甚至还不如江南繁华州县的六品官。
且这一去,是赵珩的意思,只怕往后再难调任回来了,更别提拖着病体苦苦熬着、盼着家族恢复昔日荣光的卫伯父。
若此事与自己无关,宋知意绝不会再多问,可此刻她又不是傻的,听不出赵珩的言外之意,她不想因为一些莫须有的误会就连累了卫还明的一辈子,还是起身道:“殿下,我觉得——”
“说了多少次,不要叫殿下。”赵珩沉声打断她。
宋知意迎上男人肃冷的脸庞,莫名有些畏惧,她很快改口:“淮清,我觉得——”
“好了,不说这些。”赵珩隐隐有些烦躁,转了话题,“荣安街有处宅院,是你祖上还未被贬时所居,我刚才问过你父亲,过些日子就举家搬回去吧,你来回也方便。”
荣安街就在皇城脚下,从前宋家是帝王的心腹近臣,在那寸金寸土的地界自然有一席之地,宋爹初初回京时多有艰难,心中一直抱憾,常念叨着等过几年站稳脚跟了,必得买回来。
现在,赵珩竟轻而易举地送给他们了。
宋知意惊讶过后,又想起隔壁就是从前卫家的宅院,心情不免更复杂,没有几分高兴,却也很难再开口跟赵珩提卫还明的事情。
他把远在军中的二哥召回来探亲,送宅子,还特意为她留宿,不论哪一样都是最能堵住她嘴,叫她哑口无言的。
可卫家怎么办?
一整晚,宋知意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身旁的赵珩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