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遍访群贤(1/2)
冀州战事有左中郎将皇甫嵩的介入,后续定然是顺风顺水的,是故刘表也就继续着眼于南阳的治理之事了。 这一日,正在忙碌的主簿伊籍,却是兴冲冲的前来拜见刘表。 “主公,鲁阳县令李阳传来好消息,自鲁山之中回归乡里的百姓告知,佐军司马韩唏举荐的堵阳韩暨,目下就隐居在鲁山乡的群山之中。” 前几日,樊杰、韩唏、叶英、李威、王威几人调任府衙建制,这几县自是又重新委任县令,而鲁阳县正是委任了县尉李阳为县令。 刘表听得伊籍所言,自是欣喜。 “机伯马上发公文征辟韩暨,此外密切关注涅阳神医张机、章陵大儒宋忠以及复阳韩嵩的动向。” “这三人若是回归乡里,定然第一时间通知我,此外再让各县官长举荐贤才,若有真才实学者,本太守也定当重用。” 伊籍闻言,自是拱手称诺。 正当伊籍准备前去安排主公刘表交待的一应事宜之时,刘表却是又叫住了伊籍。 “还是本太守亲自前去鲁阳造访这韩暨吧,其余诸事机伯先安排下去便是。” 刘表这时却是想起现今这个时代的士人多有不应征辟的习惯,倒不是他们没有为国尽忠、为民请命的思想。 只是君择臣、臣亦择君,若是这个士人不认可征辟举荐、征辟自己的人,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他们往往也都会拒绝应命的。 毕竟在东汉二重君主制度的加持下,应了征辟,相当于就是认了主公,轻易不得背离,是故士人应征之时,向来都是慎之又慎的。 而能行征辟之权的皇帝、朝中三公以及地方官长,自是一遍又一遍的征辟,表露对该名士人的看重的同时,也表明自己求贤若渴的心理。 如此再三之后,该名士人了解清楚举荐、征辟自己的人的相关情况之后,才会选择投效与否。 而刘表为了表明自己求贤之心,索性直接前往鲁阳造访韩暨,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增进彼此的了解,二来也能增加堵阳韩暨投效自己的可能性。 当然刘表此举说白了,就类似于现在的校园招聘。刘表作为公司老板,直接跑去招聘这个贤才韩暨,双方面谈一二,增进了解的同时,最终完成这个双向选择。 主簿伊籍闻言,自是为刘表安排一应出行事宜,刘表将南阳一应事务交与郡丞刘阖、都尉于禁以及主簿伊籍几人处置。 随后刘表便携军师荀攸、刘湖、刘海两兄弟,以及都尉于禁安排的三百骑护卫,朝着鲁阳县行去。 为何没有刘江、刘河两兄弟? 只因前几日收复宛城之后,刘江、刘河两兄弟却是向刘表告假,随后捧着一盆绿意盎然的小树苗,便返回鲁阳招兵湖的邱公城去了。 待到傍晚时分,刘表一行方才到得鲁阳,县令李阳与县丞张山自是盛情款待刘表一行。 宴席之上,通过李阳的讲述,刘表方才知晓事情的始末。 原来堵阳韩暨本是西汉诸侯王韩王信的后代,韩暨的祖父韩术,曾任河东太守,韩暨的父亲韩纯,曾任南郡太守,可谓妥妥的士家。 而韩暨的同乡豪族陈茂,曾经诬陷中伤韩暨的父亲以及兄长,几乎令他们被判死刑。 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暗地里却蓄积财货,寻找死士,最终杀掉了陈茂,并以他的头颅祭祀父亲,韩暨亦因此出名。 陈茂诬陷中伤韩暨的父兄,而韩暨杀他为父亲复仇,这在诸多大儒看来是至孝的体现,更是被儒家推崇的举动,是故韩暨非但没有罪过,后而还被举为孝廉。 而在今年二月底南阳各地多有黄巾叛乱,到了四月初,时任大司农的南阳张温升任司空,有征辟之权,是故征召同郡的韩暨为佐官属吏,不过韩暨并没有应命。 为了躲避征召,韩暨更是改名换姓,隐居到了鲁阳境内的鲁山之中。 也就在四月初,刘表携两千精骑抵达鲁阳,准备征讨鲁阳黄巾之时,鲁山乡中的山民也准备结党叛乱,四处抢掠。 于是韩暨买了牛和酒,宴请他们的首领,向他们陈说利害,最终山民解散,没有当贼作乱。 而刘表自洛阳南下南阳的官道,却是正要经过鲁山乡境内,韩暨此举也算是间接解决了刘表粮草通道安全的隐患。 也是到了近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